2011年2月18日 星期五

2011-02-18朴子刺繡文化館

 朴子刺繡文化館第二次造訪,雖離新營很近,但2次都是母親當嚮導,才能快速的找著方向----
 
       為了讓朴子刺繡有一處空間可以展示、陳列、規劃、介紹,2004年12月18日,以閒置
空間改設的「朴子刺繡文化館」開幕啟用。這棟木構造的日式建築,空間不大但外觀典雅。
最早曾是朴子仕紳辜尚賢成立鹽館處,之後成為船舶大隊的辦公廳舍,後來閒置,從建築風格
、所在地點,都適合作為展示刺繡的空間。一棟老房子的甦醒,成為一項老產業再生後的家。
5年來,一點一滴的調整、修正,在文化館裡,放進了朴子的刺繡文化,也是社區精神凝聚的地方。
       在這裡,有展示;每三個月一次換展,讓刺繡多元風貌呈現,讓民眾有期待,不知道這次
走進文化館,是跨進清代還是民國風格?刺繡的歷史漫漫。在這裡,有導覽;熱情解說員,從
房子歷史講到產業,他們對刺繡的熱愛能分享給聆聽者。在這裡,有傳承;初階到進階,體驗
到創作,孩童與長者,都能找到想要的刺繡課程。在這裡,有史料;瞭解刺繡史,朴子的過
往史,建立城市的回憶史。在這裡;有創意,不斷地吸收外界的優點,調整方向、展示……。
       在這裡,還有自在;每一位走進來的人,都能輕鬆的刺繡文化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摘自網路)




往昔,上至達官貴人、下至販夫走卒,眾人所著之衣衫物件,多需靠巧手手工裁剪,其上繡花
則以一針一線繡出來。衣物刺繡不僅僅是一項工藝,更是展現地方特色、匠師巧藝的一門藝術。
漢家女子,更多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,在家刺繡,嫁衣自己縫,手夠不夠巧,也成為閨女論婚姻的籌碼之一。
女子能刺繡,朴子刺繡產業的重要人力來源。朴子曾和府城、鹿港、艋舺等地並列為台灣四大刺繡產業鄉鎮,
開元路(昔日之朴子老街)戰後初期有許多繡莊存在,當時稱為「刺繡街」。3070年代,繡莊多,朴子女子也
藉此接刺繡補家用。從有八仙彩、門簾、枕頭套、被單、布袋戲偶衣服、歌仔戲戲服、新娘嫁妝等,包含日常用品
、婚嫁用品、神明用品等類向,都需要刺繡。
刺繡對朴子人來說,是具有豐富歷史意義的產業,一段華麗的記憶。直到電繡搶佔市場、人工變貴、印染業興盛,
刺繡產業才逐漸沒落。          (摘自網路)
      延伸閱讀:◆ 嘉義縣地方文化館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◆ 文建會地方文化館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